在綠色化發展方面,工信部等3部門已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在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4個行業分別制定了碳達峰方案,通過頂層設計明確了工業碳達峰的目標、任務、途徑和措施。當下,各部門各行業正通過推廣應用節能減碳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推進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所長趙衛東認為,在重點用能行業使用節能技術以及推進典型工業流程能量系統優化,可有效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他建議,推動工業窯爐、鍋爐、電機等設備系統的節能改造,加強高溫散料與液態熔渣余熱、含塵廢氣余熱、低品位余能等的回收利用,鼓勵企業、園區建設能源綜合管理系統,實現能效優化調控。
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是實現我國“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測,數字化降碳貢獻度將達到12%至22%。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要建立完善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工業綠色微電網、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建設試點,進一步打造典型應用場景,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
“應用場景對于提升技術成熟應用程度至關重要,沒有足夠多的應用場景,新技術迭代就無法完成。”魏琪嘉表示,要推動大數據、5G、工業互聯網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技術在綠色制造領域的應用。
“實時監控、模擬仿真、智能控制、智能決策等數字化技術,可有效促進生產運營模式升級,實現提質增效、減污降碳。”趙衛東介紹,例如,大型鋼鐵企業建立高爐數字孿生體,通過模擬、分析、驗證等方式選擇最優生產參數,可顯著提升冶煉效率、鐵水質量穩定性,大幅降低碳排放。
在數字化賦能經濟綠色轉型的同時,也要注重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基礎設施的新能源接入和節能技術改造,提升其綠色化水平。賽迪研究院節能與環保研究所研究員黃曉丹告訴記者,對于數據中心,應強化數據中心運維與環境調控,通過智能化手段實現機械制冷與自然制冷協同;探索依托河湖、海洋、地熱等優勢資源建設全時自然冷數據中心;積極利用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
此外,應構建基站設備、站點和網絡三級節能體系,結合人工智能、深度休眠、下行功率優化、錯峰用電等技術,實現基站節能。在云南,中國移動云南公司充分利用當地風光能量資源優勢,開發建設風光綠能“零碳”5G基站。該項目實現了電力自給、傳輸自動尋址、設備快速調度開通,每日減少碳排放23.07千克,節約耗電23千瓦時。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對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一方面要調整優化能源結構,能源清潔化開發利用和綜合效率達到先進水平,引領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構筑形成以技術主導的現代化能源產業體系,讓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等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引擎。
“目前,我們正抓緊推進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的有關工作。由《‘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構成的‘1+6’能源規劃穩步實施,能源碳達峰方案等政策深入落實,后續還將研究出臺有關新型能源體系的系列政策,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和任務舉措,將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工作落實落細。”章建華說。
申明:以上圖文來自其他公眾號,本平臺僅轉發,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平臺,必將及時更正或刪除,謝謝支持!
https://mp.weixin.qq.com/s/wLC6sAIqVU8ctIkjZXmDQQ(原文網址:自行復制跳轉)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Copyright 2020 陜西立方環??萍挤沼邢薰? All Rights Reserved 陜ICP備11008106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西安